6月13—14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办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和建设工作研讨会,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巡视员吴忠岩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金轲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赤峰市松山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点和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4省(区)代表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典型交流。会议通过研讨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的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会上,还邀请有关专家对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审定。
谢建华同志在讲话时强调,要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硬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监测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力培肥。要在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把地力培肥作为重要的建设措施,提高地力培肥投资比重,统一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要创新技术模式,优化实施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土壤障碍因素等突出问题,结合作物轮作倒茬,综合考虑土壤、肥料、节水和农机作业等技术措施,集成推广技术模式;针对地力培肥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影响项目验收等问题,要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科学设计相关工程内容,使地力培肥措施与项目验收管理相协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粮食产能。要启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专项调查评价,探索研究建立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与粮食产能的对应关系,为科学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提供支撑。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方面,要健全监测网络。按照平均10万亩设立1个国家级长期定位监测点,加快构建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确保做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全覆盖。要统一监测标准。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要在原有监测指标的基础上,设计监测工程设施使用运行与性能变化的指标,形成统一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标准。要发布监测报告。完善按年度编写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专题报告,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演变情况进行总结,向社会外发布耕地质量信息。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耕保(土肥)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内蒙古重点盟(市)土肥站分管耕地质量监测和建设的站长及技术骨干,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有关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